问答:为什么实验室里的人好像不需要找工作

很奇怪为什么实验室里的人好像不需要找工作,老师从来不谈这个问题,好像毕业了可以不食人间烟火。

老师不管学生找工作,因为这不是实验室老师需要管的事情。老师每天的主要任务是如何运转实验室,出成果发文章。实验室里的学生都是成年人了,自己的前途自己负责,学生能不能找到学术界以外的工作,理论上讲和老师无关。

另一方面很多报考生物的学生多少有点科研理想的,大学多年的耳闻目染,科研的热情(也可以说是幻想)只增无减,刚进实验室自然顾不上考虑科研之外的东西。

老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也可能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,并影响到实验室的学术生存能力。一个不关心学生找工作的导师,只能招到不关心找工作的学生,所以这样的实验室里面双方都不关心工作问题。反之,一个关心学生就业的导师,更容易吸引以找工作为目标的学生。但是这样的学生,可能在科研过程中不如一心扑在科研上的学生努力,久而久之,拖慢实验室进度。最终完全不关心找工作的实验室胜出。当然,以上论述纯属主观臆断,完全没有数据支持,仅作为假说供参考。

总之,专业老师不关心学生就业无可指摘。实验室学生就业问题一是出在填报志愿的时候,高中老师和家长没有对志愿选择给予足够的指导,二是大学本身没有帮助学生认识到就业问题(当然大学也未必有这个义务)。

我感觉一个比较普适的解决方法,是每件事、每个阶段都要想清楚这件事、这个阶段的目的,以及这个目标的合理性。比如写简历的目的,之前讲过了,就是展现“我”很牛、“我”很适合这份工作,然后该怎么写就很清楚了,而且目标本身也没有问题。一般高中生不会思考为什么要读大学,“因为别人都读,所以我也要读”,这是高考前最普遍的想法,进入大学后自然迷失。包括我在内,一部分选择生物的学生把目的想清楚了:通过大学,进入生物科研领域,但是忽略了评估这个目标的合理性:在生物科研无法满足体面生活的情况下,自己能不能、应不应该继续向这一目标迈进?思考的结论由三观决定,但是保持思考,认识到问题的存在,是最重要的。